图一,厦门“澎湖阵亡将士之灵”碑(刘瑞光供给)
图二,“东山戍守台湾将士墓群”(蔡永强供给)
图三,福州闽安“戍台故兵义冢” 材料起源:《闽安石刻考察与研讨》(福建教导出书社2013年版)
我在中国批评消息网写的《清代班兵制与福建戍台将士》,虽仅千字,却表明了史上一事之梗概:1683年施琅统率的福建海军“进剿台湾官兵”,在1684年由交战转为戍守,成为清代首批福建戍台将士;从1684年到1895年的211年里,戍守台湾的严重义务,重要是由福建将士构成的班兵担负的。明天要补弥补阐明的是,除了班兵,当台湾闻欧易交易所警,另有福建将士实时衔命出征、戍守台湾。在福建,迄今留存有留念清代征戍台湾的福建将士的碑刻跟义冢。我所闻见的有:
1.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闰六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,福建全省海军提督施琅率军“以七昼夜破数十年占据之贼”,霸占澎湖。是役也,有总兵朱天贵、游击赵邦试等将士392人阵亡。施琅统率的“进剿台湾官兵”,包含福建海军中、左、右、前、后各营,跟福建金门镇中、左、右各营,宝穴镇中、左、右各营,海坛镇中、左、右各营,同安镇城守营,兴化镇中、左、右各营,闽安协中、左、右各营,及浯屿营、围头营、战火营、龙江营、灌口营等欧易交易所。清康熙五十三年(1714),福建陆路提督蓝理在厦门万石岩中岩建祠留念“澎湖阵亡将士”,并破“澎湖阵亡将士之灵”碑(图一)。蓝理于1683年澎湖之役时任福建海军右营游击;“澎湖阵亡将士之灵”碑今列为厦门市文物维护单元。
2.福建宝穴镇中、左、右各营征、戍台湾(包据澎湖),从1683年“进剿台湾”始,200余年未曾或缺。在闽北方言里,“宝穴”跟“东山”是完整同音的。宝穴镇(汪按,清代军事单元分镇、协、营、汛等)驻扎的水寨今称宝穴古城,址在今之东山县铜陵镇。澎湖是宝穴班兵常驻之地欧易交易所。清代戍守澎湖的宝穴兵人数,与时有所增减,但是其范围总不下于120人之谱。胡建伟《澎湖纪略》(1770)记其总数为125人(战兵64人、戍卒61欧易交易所人);蒋镛《澎湖续编》(1832)记其总数为431人(战兵180人、戍卒251人);林豪《澎湖厅志》(1893)则记其总数为124人(战兵49人,戍卒75人)。在宝穴班兵的家乡福建东山,“东山戍守欧易交易所台湾将士墓群”(图二)被列为天下重点文物维护单元。
3.清同治十三年(1874),日本水师中将西乡从道率军3000名入侵台湾。福州船政年夜臣沈葆桢被“授为钦差操持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是务年夜臣,以重事权。全部福建镇、道等官均归控制;江苏、广东沿海各口汽船,准其调遣,俾得与日本及各国按约办论,而于征调兵弁船不仅事件亦臻便利”(《清实录》同治十三年,1874)。昔时,有福欧易交易所建闽安协左、右营官兵随沈葆桢征戍台湾,他们中有135人战逝世或疫病而逝世,归葬于闽安虎头山。其墓园称“(同治甲戌)戍台故兵义冢”(图三),被列为天下重点文物维护单元。
附带言之, 东山宝穴兵、金门浯屿兵同澎湖的关联并不始于清代康熙年间、而始于更早的明代万历年间。林豪《澎湖厅志》(1893)记:“万历初,倭寇猖狂,始分宝穴、浯屿二游兵,分班轮戍”。固然“亦仅年龄巡警,著名无实”,但这究竟是福建将士东山宝穴兵、金门浯屿兵参加澎湖防务的更早的记载。
(作者系厦门年夜学台湾研讨院讲座教学,天下台湾研讨会会长)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